都正街,谁不为这条静谧的老长沙古街停下脚步?
专栏:长沙记忆
发布日期:2019-12-16
阅读量:7946
作者:城市记忆
收藏:
星汉庭位于都正街32号,掌柜之前做文玩生意,后来因为爱好驱使,也为了让长沙的汉服同袍有一个活动聚会的大本营,在2018年成立了星汉庭。由于临着城隍庙,巷子里也多是香烛铺。民国时期“湖南省禁烟委员会”界碑。


长沙有许多底蕴深厚的老街,有的商业繁荣,有的满是烟火气。在这其中有一条特别的老街——都正街,它拥有着淡然自处的格调,静谧而又自然,低调的都正街不曾言说那些往日故事,它等待着人们在闹市相遇。



都正街这条古朴的老街位于长沙市芙蓉区,紧挨着南门口,全长314米,东邻天心阁,西邻蔡锷南路,南至县正街,北到人民西路。



街道的建筑古香古色,身处闹市却又独享一份宁静。最近几年,老街独特的气质吸引了诸多的汉服爱好者在此流连忘返。



汉服根据地





秋日上午,阳光如往常一样温暖和煦,汉服店星汉庭的曾掌柜早早来到自己的店里忙碌,为这个月底的汉服出行日做筹备。



每天上午十点左右,他都准时开店,直到晚上十点多关门。除了售卖出租汉服和首饰,这里也是许多汉服爱好者时常聚会的地方。

 


星汉庭位于都正街32号,掌柜之前做文玩生意,后来因为爱好驱使,也为了让长沙的汉服同袍有一个活动聚会的大本营,在2018年成立了星汉庭。

 


曾掌柜说,穿着汉服已经是他的日常,而在都正街上,时常也能看到身穿汉服的人来来往往,与古老的街道共同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几年,都正街已经逐渐成为了汉服爱好者的根据地,目前分布有五家较大汉服店,临街靠人民西路的钟灵记,位于都正街中段的重回汉唐、星汉庭、琢雅轩、微雨亭,主要从事汉服的售卖与租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除此之外,都正街还经常有关于汉服的主题活动,今年的元宵节星汉庭就在街区举办了庙会活动,6月份举办了夏秋辞汉服鉴赏会。


元宵节庙会活动

曾掌柜希望用这些活动更好地推广汉服。随着了解汉服的人越来越多,或许在不久的将来,都正街也会成为长沙的“汉服文化街”


 

古今商业街





除了汉服店,都正街上还有饭店、酒馆、手工饰品店、文玩店、民宿,店铺繁多却又没有充斥着商业气息,每一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一家喜欢的店铺逗留。

 


早上吃一碗周记米粉,上午在阳意子买一点小吃,中午去寺前居酒屋尝一尝日料,下午在奶茶店买一杯下午茶,晚上预定好盟重烧烤来一次网红店打卡。从清晨到夜晚,在这条街上都可以玩得舒服。



其实,作为长沙的老街之一,早在唐宋时期,都正街已成为长沙城内繁华的市民生活居住区。在清朝,都正街上就有林林总总的店铺,街道一片繁荣。



当时街上的商铺做的都是小本买卖,以食品、日用品为主。在老居民的记忆中,曾有一家长沙最有名的卤菜店——马明德堂卤菜店。美味全靠店内的一口百年卤锅,酱汁肉、酱汁肘子、粉蒸肉等,菜式不多但是味道极好。


杨松泰香铺、丁道生草药店、汪鸿泰铁铺、游祥生豆腐店、保利车行等也是当时街上的老店铺。



不过,都正街并非一直繁华热闹,在几十年前,经历了文夕大火后的都正街属于典型的棚户区。

 

一位在都正街开了十几年杂货店的老街坊说,那时候的房屋低矮,道路狭窄,电线像蜘蛛网一样缠在一起,居民的居住环境也比较恶劣。

 


2013年10月,芙蓉区开始对都正街进行修护、改造。保留了长沙清末民初时期的传统人文风貌建筑,入驻了老字号店铺。如今,在这条有过长沙百年历史痕迹的老街上,还依稀能窥见昔日光景。


 

街巷故事多





都正街的许多老街巷还在,铁铺巷、香铺巷、詹王宫巷、千总巷、清香留等等,这些古朴素雅的巷子故事颇多。



时光走远,这些老街或许变了模样,但是那尘封的历史依旧穿越百年而来,循着街道的石板路我们还能找到蛛丝马迹。



从人民西路进入都正街,牌坊上“都正街”三个大字映入眼帘,走进这条百年老街,街道一侧的导视牌上记录了都正街的名字由来和历史。都正街因清代都司衙署所在而得名,过去又名永庆街。曾经这里人烟繁密,街市繁荣。

 

 

街边的铜像雕塑还原了往日生活,童年记忆里的爆米花味,是飘散在街道的香甜,夏天,摇着蒲扇躺在竹凉席床上,听着长辈们聊天,就是最享受的清凉。在茶馆喝茶听书,这是关于文艺生活的最初回忆。

 

桃花井

在沿街有一处复原的桃花井,树叶飘落在井边,后侧的雕塑仿佛带我们回到那个和妈妈在井边打水的下午。


翻开历史,桃花井原为旧时长沙四大名井之一,曾沿用至20世纪80年代。清光绪《善化县志》记载:“桃花井,织机巷尾,郡司署右。”

 

在民国时,织机巷桃花井是长沙梨园鼎盛之地。那时候,长沙人都爱去看戏,看戏有看旧戏和电影两种。旧戏又有京戏和湘剧之分,桃花井就是看京戏的主要地方之一。

 


当时,织机巷桃花井形成了京剧戏园豫园。豫园成立之初,从大都市上海、武汉邀请来名角排演戏剧,一时轰动整个长沙。


今天,豫园虽已不在,但是戏曲文化并未从都正街消失。



百年老厂房“长沙第三机械厂”改造成了都正剧场,搭起传统戏台子,梨园盛地再次发声。不仅是戏曲表演,这里每年还会举办上百场精彩纷呈的活动。 

 

清香留巷


沿着街道往前走,东侧就是幽深的清香留巷,这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巷道,民国时期,此处为一片空坪,20世纪50年代,逐渐形成小巷,后来因人民西路道路建设,只留下了南部的巷道。

 


清香留巷名的由来说法不一,其中一个说法是因为有私家园林,香气宜人而得名,另一说则是民国时期,巷内一名刘捕快破盗窃案有功,而他是地道北京人,一口京腔,民国县府为奖励他,取“京腔刘”的谐音“清香留”为巷名。



这条巷子十分宁静,走进去又不同于主街,抬头一看,是装饰的油纸伞和红灯笼,让这条街更有江南韵味。箱子里分布有茶馆、餐厅、咖啡馆,还有一些有意思的小店、手工工作室等等。

 

千总巷

 

都正街曾是几个衙门的所在地,这里曾集中了清朝绿营制度下的军事机构,游击、都司、千总等等,许多地名和店铺也是因衙门的存在而形成的。



都正街中段的千总巷就曾驻扎了千总署,清代的千总为绿营兵的军职,属于从六品,相当于现在的营级或者团级军官。

 

(图源网络)


如今千总巷已经是寻常百姓的民房,无论在这街巷里曾发生过多少惊心动魄的事,都已归于宁静。

 


都正街中段还有许多小巷,在这些巷子里也有说不完的名人轶事。

 

铁铺巷

 

一条巷,曾名铁铺巷,也是因衙门而得名,当时的军事机构集中在此,武器设备自然不可少,这条巷子里有一家王家铁铺,专做军队的生意,修补兵器、打铁铸刀、修马掌,后来铁铺名气越做越大,店铺名就成了这条巷子的名字

 


香铺巷


二条巷是都正街由南从南往北第二条小巷,原名香铺巷,和铁铺巷一样,因巷口一家杨松泰香铺而得名。由于临着城隍庙,巷子里也多是香烛铺。



广安坪

 

都正街三条巷原名广安坪,原来是禁烟局的所在地。在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都正街成立了一个禁烟查验所,前面是个衙门。一般衙门附近是最安全的,所以此处名为广安坪。

 

后来时任湖南省主席的何键在这里成立了湖南省禁烟委员会,制定和实施了严厉的禁烟法案和措施,辛亥革命之后,湖南禁烟堪称全国楷模。


民国时期“湖南省禁烟委员会”界碑。(图源星辰在线)


2013年,都正街23号的市民杨先生在进行房屋改建时,从家中墙角挖出一块民国时期湖南省禁烟委员会的界碑。界碑长度约1米,宽度约0.3米,厚约0.3米,碑面上刻有“湖南省禁烟委会界”的字样,这块遗存的界碑见证了湖南的禁烟历史

 

詹王宫巷

 

四条巷又名詹王宫巷,《善化县志》曾记载:“詹王宫,在永庆街。”巷内曾有詹王宫,现今只有一段残留的围墙遗迹。


清代詹王宫,在长沙城内算一个中等偏大的庙,正殿侧殿一应俱全,殿前有空坪戏台,每到节日格外热闹。

 


詹王宫供奉的是湘菜祖师爷詹王,詹王又名詹鼠,湖北广水市(原名应山县)人,是南北朝时代的御厨,拥有精湛的厨艺,隋文帝封詹鼠为詹王,民间尊詹王为厨师福星,餐饮业敬詹王为祖师爷。

 

过去,前来詹王宫拜祭的餐饮从业者络绎不绝。老居民回忆,“有的提篮挑担,准备一些简单祭品,有的在殿堂前摆出全套酒席,10多个菜都是大碗,香气弥漫。”

 

一面约10米长、4米高的斑驳砖墙静立在都正街四条巷深处,这是詹王宫留下的断壁遗迹。(图源网络)

或许正是因这位“厨神”坐镇,都正街上餐饮业人才辈出。几十年前,这里居住的三十多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大厨,最高峰时同时有三十二位大厨汇集。

 

替毛主席当过厨师的石荫祥就住在这条巷子的30号,曾为蒋介石主厨的彭长贵也出生在此。1959年国庆时,石荫祥、陈福彦以及一位同住都正街的李姓大厨,一起到人民大会堂掌勺,当时轰动了长沙餐饮业。


县正街



都正街走到南端,西侧便是与都正街成丁字形交接的县正街,因善化县署位于此而得名



如今的县正街与都正街交叉处是有名的烧烤店盟重,还有许多火锅店、粉店、小吃店聚集,夜晚,人流如织,食客在这条老街上满载而归。



古时的善化县城隍庙在县正街善化县署东侧,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重建正殿、戏楼及两廊,次年加修前后三栋,所祀城隍神为定湘王。


清代同治十年长沙府全城图中标注的善城隍


1931年由瑞典传教士拍摄的善化城隍庙(图源网络)


938年,文夕大火使城隍庙遭受重大损失,后来修缮。文化大革命时,城隍庙被彻底拆除,现在已经没有了痕迹。

 

高正街



县正街的南侧就是高正街,高正街的老居民闲适安逸,街道上分布了文玩店、服装店、猫咖、杂货铺、老餐馆等等,和乐街里有许多民宿和旅馆,在闹市里独得一份静谧。



往南段走,临近天心阁以北的旧城墙墙基处,有一处凤凰台,据传说,明代就落于长沙的吉王有位爱女名为凤凰,吉王为其筑高台建梳妆楼,名曰凤凰台。






站在凤凰台回望都正街,恍惚之间仿佛看到那交错的光影。无论是明清时代的故事传说,还是民国时期的街市繁华,这条街承载了太多历史文化和人情冷暖。



小时候穿梭在这条街道打打闹闹的小孩如今已经长大,儿时最爱的豆腐店已经没了踪迹,那飘散在街上的卤味香如今也已散去。


但是,许多新店又开了起来,新时代的“汉服文化”悄然在此兴起,都正街从未老去,它始终带着淡然和静谧停在时光里。



END 

*本账号(城市记忆CityMemory)是网易新闻·网易号家乡特色内容签约作者。

*本文由城市记忆CityMemory独家发布,作者 | 小岛


添加城小忆微信,邀您入群,
与我们一起,找寻丢失的城市记忆

往期精选


记忆中的溁湾镇 | 长沙老公馆,看一眼少一眼

风云际会袁家岭 | 昔日长沙重要工业区雨花亭

长沙北郊和北郊名人故事 赤岗冲的七十余年

七十年代前长沙五一广场 | 长沙街头艺人图鉴

蔡锷中路风情录 | 韵味马王街 | 长沙人吃得刁

长沙70年扩城记  |  南大十字路上的年少时光

红墙巷内老城旧貌 | 北大马路到湘雅路的记忆

百年仓后街的非凡 | 长沙九龙仓下的老街记忆

松桂园与便河边往事 | 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长沙一世情 | 越堕落越快乐:长沙堕落街纪实

长期征稿
如果您对家乡有着特别的情感
并愿意分享您精彩生动的故事
文字或新老照片)敬请发送到
citymemory@csjyds.com
我们会尊重和保证您的权益

上一页:烈士公园66年了,你去过多少回?
下一页:我和倒脱靴巷的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