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从电话演变看新中国70年
专栏:长沙记忆
发布日期:2019-12-16
阅读量:12857
作者:城市记忆
收藏:
世界最早的磁石电话墙机文/四木“电话”一词,早在十八世纪的欧洲就已出现。我的第一部私人电话安装是1993年。到九十年代中后期,移动电话有了突破性发展,这时的移动电话才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手机。


世界最早的磁石电话墙机

文/四木


电话”一词,早在十八世纪的欧洲就已出现。19世纪美国人贝尔获得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电话机的专利权。从此,电话开始影响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前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人类社会开始了奔向共产主义的历史征程,有人问列宁“何为共产主义?”,列宁说,“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把共产主义的愿景最直观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中国最早的拨盘电话(1917年)


后来又有人更把它具体化、形象化,叫做“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意思是天下劳苦大众都住高楼大厦,都用电灯电话,给人们既指明了方向,又注入了动力。可见,电话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是何其深远。

50年代:打长途电话是奇闻




大约四岁左右,开始感觉到电话的影响。那是1957年的一个深更半夜,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全家从睡梦中惊醒,父亲打开门问来人是谁,有何急事深夜敲门?来人说他是小吴门邮电局的(过去五六十年代邮政和电讯没有分家),有一个新疆乌鲁木齐的长途电话要找我父母,现在对方正在电话机旁等候,请我父母赶快去小吴门邮电局接电话。

中山路、建湘路路口小吴门邮局

我父母一听立马知道是我舅舅从乌鲁木齐打回来的长途电话,二话没说,赶快穿上衣服随邮局的工作人员一路小跑到了小吴门邮电局。

我家在经武路的松桂园附近,到小吴门也就里把路,几分钟便赶到了。在那狭小的电话间里,母亲听到了从万里边疆传过来的自己老弟那熟悉的声音时,早已是激动地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了。

我舅舅是1950年随王震将军的新疆招聘团到新疆去的,走的时候才19岁,说好两年后即可探家,谁知这一去七年未归,怎不思念家乡和家乡的母亲、亲人,何况我外婆也就是这么一个儿子。长年通信实在难解乡愁,难解对母亲、姊妹的思念,便起了打长途电话的念头。

1950年新疆军区代司令员王震(中立者)召集高级干部会议部署大生产(资料图)


1979年,我舅舅进疆三十年后第一次回乡探亲,还跟我说起他打长途电话回来的事。他说1957年那次长途电话是在乌鲁木齐长途电话局等了一个晚上,一直到下半夜才接通了到长沙的长途电话,然后把电话接转到小吴门邮局后,由邮局的值班人员骑自行车到我家,通知我父母亲,才完成这样一次复杂的长途通话。

那一次长途电话仅仅几分钟,却打去了我舅舅半个月工资。我能想象,以我国当时的长途通讯技术水平,我舅舅那个长途电话一路上不知有多少个转接的长话台在为他服务,所以那样的资费也属正常。

50年代国产电话交换机

母亲后来回忆说,当时在电话里感觉我舅舅的的声音特别清晰,就好像在身边说话一样。我舅舅对她说,他在乌鲁木齐七年了,无时无刻不想念家乡,想念母亲。我母亲说,“我们也很想你,妈妈更想你,一想你就流泪,你想家就回来一趟”,我舅舅连忙说,“是的,是的,我马上回来……”。谁知这样的承诺直到二十三年后才实现,其时,我外婆早已过世,留给她老人家的是深深的遗憾。

邮局工作人员夜半敲门,敲响的不是我们一家,在经武路那狭小的里巷里,整条街都惊动了。第二天一早,不少邻居都来我家问是何原因夜半敲门,母亲告诉他们是远在新疆的老弟想家,半夜从乌鲁木齐打电话回来问候母亲。

我所居住的贫民区,其邻居不要说孤陋寡闻,就是能识字的也不多,听说有这样的事,都感到十分诧异,大家纷纷感叹,“啊!那么远还能打电话回来,真是太新奇了一时间在我们那条小街上都传为新闻。

90年代:电话走进寻常百姓家




小时候第一次接触电话是在我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那时候学校里安装了电话,就是那种老式黑色的拨盘电话机,这种电话机统领中国电话市场近半个世纪而无丝毫改观。

这种电话机统领了中国电话机市场近半个世纪

电话机安在教师办公室。那时候我们一些调皮的男生好奇,总会趁办公室没人的时候,去拿起电话听筒听,结果什么都没有,就是一些盲音。据说有高年级的男生好奇,居然去拨火警电话,被消防队训斥一顿,吓得把话筒都丢了,后来被学校知道了,电话机便锁到了箱子里,只能接不能打。

上世纪70年代的“摇把子”电话机  图源/吴建平


电话从五六十年代进入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到九十年代中后期进入寻常百姓家,这中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电话的发展史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面镜子。

1958年,中国已能够独立制造十二载波电话设备;1960年纵横制自动交换机在上海投入使用;1969年,北京可以打长途电话了;1982年,投币式公用电话亭在北京闹市街头投入使用,同年冬天,中国首次引入程控交换机,标志着中国电话步入程控电话时代。


我的第一部私人电话安装是1993年。当时交了3000元,后来电讯局人员到我家一看,又提出还要交1500元。因为当时我家住长沙县泉塘,市电讯局的程控范围只能到张公岭,再往东所以要加钱。我一气之下,干脆不装了,虽然后来单位也同意给我报销,但我自己觉得太贵。

普及型的电话机

第二年,我举家搬迁到市区的东风一村,于是便打电话通知电讯局的来安装电话。这次安装很顺利,头天电话通知,第二天便给安好了,说是接线柜子就在我住的楼下,接根线就给安上了。电讯局的一位朋友特地送我一个尾数是9890的吉祥号,这号子我一直使用至今。

私人电话,让失联多年的亲人联系上了




家里安装了私人电话后,和社会各界朋友的联系更加方便快捷了,亲人之间的联系也加强了。

还是我舅舅那一方亲戚,自我舅舅1989年去世后就基本失联七八年了。四个表姊妹成家后,都散居在天山南北,相互之间几百公里,只有我舅妈一人仍独自居住在伊宁市的老房子里,多次信函联系均无回音。正当我感到失联无助的时候,是电话帮我找到了这些失联多年的亲人们。


1998年,我去苏州参加一个全国政治工作研讨会。会议期间我翻看会议主办方为各位代表印制的通讯录,无意之中看到了有新疆石油管理局宣传部的两位会议代表的通讯名单和所住宾馆的房号。

我一看这房号就在我的隔壁,于是中午休会的时候我便串到了他们的房间里聊天,聊天中我问起他们新疆克拉玛依油田是否归他们管,因为我舅舅的儿子在克拉玛依油田工作。他们马上回答是归他们管。

克拉玛依石油工人在抢险  1996年8月6日  江池 摄


我又问他们,“我有一个表弟在克拉玛依油田工作,叫陈树海……”,他们中间有个姓张的部长马上接着问我:“不是那个伊犁的陈树海?”我说:“是呀他说:“哎呀!这真是巧了,我也是伊犁的,和你表弟一起到克拉玛依工作,想不到陈树海是你的亲戚。哈哈!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当时他就在宾馆的房间里拿起电话,打长途到克拉玛依找到了我的表弟。

电话联系上了我的表弟,通过表弟,我又联系上了另外几位在新疆的姊妹。其时,他们家里都已装上私人电话,联系十分方便,真是要感谢电话,同时也要感谢新疆石油管理局宣传部的张部长。

电话丰富人们的生活,减少了老人的寂寞




电话使信息交流更加顺畅、方便,加强了人际关系的沟通,也兴起了一种新的风俗民情。每当新春佳节,电话拜年蔚然成风,特别是年三十至初一那新旧交替的子夜时分,无论相隔千山万水,还是身处天涯海角的亲人朋友,都会在这新年到来之际,拿起电话,相互拜年问候,互致新年祝福。电话在那一时刻,让世界变得光明灿烂,让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倍增温馨。

*网络图

电话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减少了老年人的寂寞。我姨妈本是土生土长的长沙人,年轻时随丈夫到广西工作,老年随子女定居贵港。人到老年思乡尤甚,老人家每到家里没人时,便拿起电话跟我们聊天,从故乡的怀念,到长沙谋生的艰难,从父母姊妹亲情,到子女成长的欣慰,娓娓道来,尽情畅述。后来我姨妈的聊天竟成习惯,只要到点,家里的电话铃便响起来了,每次不聊上半小时不挂机,好在那时我老婆已退休在家,总是由老婆接电话陪老人家聊。

电话拉近了人们相互的距离,它连接千山万水,让大洋彼岸也近在咫尺。2010年10月,我女儿远赴澳大利亚留学,留学期间女儿每周定期打来越洋电话,汇报她的学习生活情况,免除了我们的担忧和牵挂,也解了女儿的思乡之苦,提高了学习效率。那时候虽然没有微信电话,但已经有QQ电话了,只要装上摄像头,登陆QQ,双方有图,有真相,如同在家一样,让我们兴奋之余,依旧惊叹不已,世界太奇妙了!

移动电话:从“大哥大”到全屏手机




就在固定电话不断普及之时,移动通讯电话即手机已悄然兴起。那时候既不叫移动电话,也不叫手机,老百姓叫“大哥大”。九十年代初,长沙有一些土豪和一些重要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领导,已开始装备这种先进的大哥大通讯设备,号码是九字头的。据说当年长沙最初的一个九字头的吉祥号码,拍卖时连手机带号码买了上十万,直教人咂舌不已。当然那是土豪的消费。

周星驰电影里使用“大哥大”


那年头,手里能拿上一个砖头一样的移动电话可是了不得的。那是一种身份和个人价值的体现,不仅因为那样的移动电话要一万多元一个,而且资费也不便宜,不是一般老百姓所能消费得起的。因此,拿着那样的移动电话在大庭广众之中通话是很显摆的,持机者往往要把声音提高八度,而唯恐别人注意不到他。

到九十年代中后期,移动电话有了突破性发展,这时的移动电话才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手机。我的第一台手机是1997年购买的,牌子是“爱立信”,价格4980元,长条形直板机带天线,刚好一手握住,但分量不轻。那时候已经有摩托罗那掌中宝翻盖机了,但充电麻烦,笨重,因为还停留在镍氢电池阶段。

十多年前的手机,其中有爱立信、洛基亚、摩托罗那等品牌

到后来,手机不断发展变化,逐步具备有播放录音功能,再后来有了摄像照相功能,而且功能还十分强大,镜头像素也不断提高。现在已达到800万到2000万像素,以至于近年来我外出旅游都不带照相机了,拍出来的照片效果同样好。

手机的外形也在不断改变。开始是按键式的,手机屏幕一点点大,仅为显示来电号码。手机有短信功能后,屏幕逐渐做大,在屏幕逐渐做大的同时,彩屏也出现了,渐渐地,彩屏覆盖了按键,做成了全屏。

手机外形的演变

2010年我购买的台产手机HTC已是全屏触摸智能机了,但很厚实笨重,后来我用的三星,华为手机就都已是超薄型的了。

移动互联网时代,“机不可失”




2011年1月21日,腾讯公司推出一款手机聊天软件——微信。该软件一经推出,迅速火爆,到2015年,微信活跃用户已达5亿多。现在的年轻一代,业余时间基本不看书了,都在看微信,聊微信。有的一家三口,呆在一起不说话,各看各的手机,各聊各的微信。


甚至现在有很多家庭都不买电视机了,手机里音频、视频,图文、音像应有尽有,微信的魅力可见一斑。不仅如此,微信付款,网上银行,外出旅游购物订票,钱包也不用带了,统统由手机搞定。


手机淘汰了照相机,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根据这样的发展势头,它能不能淘汰掉银行,人们正在拭目以待。现在手机已经成了现代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必备品。


网上有一个桥段,说古人早就为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创造了一个成语叫“机不可失”,所谓“一机在手,天长地久,机不在手,魂都没有”。你说这“机”它能失吗?这就是现代生活的真实写照。


总之,手机这个电话的变种,正在以它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不断刷新和强化它的各项功能,并改变着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是一百多年前诞生电话时所没有预料到的,从外形的改变到内涵的拓展,都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从电话变迁,看时代发展,忆百年沧桑,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END 

*本账号(城市记忆CityMemory)是网易新闻·网易号家乡特色内容签约作者。

*本文由城市记忆CityMemory独家发布,作者 | 四木编辑 | 明明,未注明出处图片均源于网络。


添加城小忆微信,邀您入群,
与我们一起,找寻丢失的城市记忆

往期精选


记忆中的溁湾镇 长沙老公馆,看一眼少一眼

风云际会袁家岭 昔日长沙重要工业区雨花亭

长沙北郊和北郊名人故事 赤岗冲的七十余年

七十年代前长沙五一广场 长沙街头艺人图鉴

蔡锷中路风情录 | 韵味马王街 | 长沙人吃得刁

长沙70年扩城记  |  南大十字路上的年少时光

红墙巷内老城旧貌 | 北大马路到湘雅路的记忆

百年仓后街的非凡 | 长沙九龙仓下的老街记忆

松桂园与便河边往事 | 记忆中的黄兴路老商铺

长沙一世情 | 越堕落越快乐:长沙堕落街纪实

长期征稿
如果您对家乡有着特别的情感
并愿意分享您精彩生动的故事
文字或新老照片)敬请发送到
citymemory@csjyds.com
我们会尊重和保证您的权益

上一页:我和倒脱靴巷的情缘
下一页:那些街巷,那些光阴,那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