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电视机厂老照片,厂牌为王震题写 张业恒翻拍、修图
长沙市天心区青园街道井湾子社区电视机厂南院小区,去年老宿舍提质提档改造一新,在宿舍区内新添了一面100米长的文化墙,通过一组组图文故事展板,讲述着湖南电视机厂的昔日辉煌,表达了员工对湖南电视机厂和“韶峰牌”电视机满满的回忆和眷恋。
现在靠近南院小区西面的“山水洲城”小区位置,90年代曾矗立着一家知名的国家大二型企业——湖南电视机厂。上世纪80年代中到90年代中期,每天从这里一车车各种型号的“韶峰牌”电视机,源源不断地运往湖南城乡和全国各地。满足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在书写本文前,让我们共同回忆一下我国电视发展的简单历史:
1958年,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北京牌825-1型14寸电子管黑白电视机在天津电视设备厂(712厂)诞生。毛主席、周总理第一次在家里通过这种电视机看到了北京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在同一工厂诞生,从此拉开了中国彩电生产的序幕。
1978年,国家批准引进第一条彩色电视机生产线,定点在原上海电视一厂,1982年10月份竣工投产。
1982年,我国引进的第一个彩色显像管厂在陕西咸阳建成投产,中国第一只彩色显像管在此诞生。该厂属国资委管辖,总资产82.9亿元,员工2万多人。
从此我国彩电业迅速升温,并很快形成规模。市场上相继涌现出了熊猫、北京、金星、牡丹、长虹、韶峰、飞跃等一大批国产电视机品牌。
老电视机 图源网络
1970年,韶山改属湖南省直辖,为地师级韶山区。同年5月3日,湖南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以湘革生(70)工字第243号文件决定:将生产收音机的湘潭市无线电厂一分为二,把主要力量调往韶山,组建韶山电视机厂,隶属于湖南省韶山区领导。
1970年5月20日,湘潭市无线电厂96名年轻职工在厂长吴万忠同志(湖南省劳动模范)和技术主管孙振武同志(80年代后任长沙市电子局局长)带领下,乘两辆敞篷汽车来到韶山,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的来建设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家乡。
在以原韶山区竹鸡塅一个未建好的农具厂为基础,筹建韶山电视机厂。工厂将职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搞基建,修马路;另一部分从事组建车间工作。
就在大家开始满怀激情建设主席家乡的第10天,时任湖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的华国锋同志来到工厂看望大家,他要求韶山电视机厂从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出发,努力搞好电视机的调研、试制工作。厂长吴万忠同志向省委领导汇报了工厂筹建进展情况,恳请省革委会给工厂拨款购买急需的无线电专用设备,得到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同意。
在认真听取了厂领导的汇报后,华国锋同志指示省有关部门要对工厂给予大力支持,要求韶山区领导给予积极配合和生活物资保证。上下同心,苦干实干,厂子很快就有了它的雏形。
时隔两个月后的7月30日,省委书记华国锋同志第二次来厂视察。他要求从建厂开始起就要起步高,注重打好基础,立足向生产彩电的方向发展。
1971年8月,省政府给韶山电视机厂拨款40万元,加上其他渠道筹资,工厂购置了急需的无线电设备。到1971年底,工厂建好了机加工车间、电镀车间、装配车间、元器件库、金属材料库、成品库,盖起两栋职工宿舍,建好了职工食堂,职工浴室和生活用锅炉房。从生产到生活管理已初步形成体系。一座能生产黑白电视机的工厂,在韶山这片红色热土上建立起来了。
韶山电视机厂
工厂建起来了,包括技术人员在内的全产职工,对电视机的原理和生产都是比较陌生的。当时全国能生产电视机的工厂只有天津广播电视设备厂(712厂)和上海广播器材厂两家。
为适应工厂发展,工厂采取了派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解决技术、生产和管理上的短板。
工厂先后派出以孙振武同志为领队的技术、操作、采购人员到天津712厂实习;派出以陈海关同志为领队的技术、组件制造、仪表操作和管理人员到天津712厂跟班劳动。后来1985年到1986年,工厂还先后三次派出技术干部到日本松下电器公司考察和接受技术培训。两次派出技术人员到深圳康佳公司培训学习,这些超前举措为工厂不同时期电视机的生产发展,做好了技术人才和生产骨干的储备。
为进一步加强工厂技术和管理工作,工厂恳请湖南省政府有关部门,从高校和研究所抽调部分青年教师来韶山电视机厂,指导生产和技术攻关。先后来工厂的有湖南大学的邝修珊、谭杨林;湖南师范学院的张绪泉、李绍棠、万仁贵、李原生,中南矿冶学院的齐成林、王圣谊等同志。后来张绪泉、齐成林同志正式调入韶山电视机厂,不久张绪泉同志担任工厂厂长,齐成林同志任工厂总工程师。
同时省里有关部门还从长沙、株洲、湘潭、常德等地抽调有包括木工、机械、供电、电镀等专业特长的技术工人来厂工作,并将其家属一并调入厂内。
工厂在一手抓基建和厂房建设的同时,一手抓电视机的科研试制。在简陋的车间内,由1964年8月湖南大学物理系毕业的孙振武同志,带领的科研人员身穿白大褂,昼夜奋战,利用上海广播器材厂提供的30套散件,于1971年元月底,首先组装出了工厂的第一台电视机。
为了测试这台电视机的技术参数和验证实际使用效果,孙振武、李绍棠和刘向阳三位同志用箩筐挑着这台宝贝到武汉。经武汉电视台的技术人员实际调试和使用,完全符合技术指标和使用要求。回到韶山后,经到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通过商标注册为“韶峰”。
韶峰注册商标 刘向阳 提供
从此,“韶峰牌”电视机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家乡韶山诞生。产品代号为“韶峰701-1”,意为70年代第一个产品。
1971年10月,为了验证第一批韶峰黑白电视机的灵敏度和实际收看收听效果,孙振武同志带领10名调试骨干,将电视机和扫频仪运到湖南省电子局,在该局传达室架设天线,逐台调试接受刚恢复试播的湖南电视台节目,掌握了电视机的关键调试技巧,为工厂批量生产做好了技术准备。
1972年,在完成天津712厂提供的图纸工艺准备之后,韶山电视机厂就形成了小批量生产SF701-2电子管黑白电视机的能力。
“韶峰701-1”电视机的试制成功,提振了工厂全体员工的自信心。电视机报喜来到了省委办公厅,领导们看后非常兴奋。
1972年9月,韶山电视机厂向省政府递交了工厂扩建发展方案,得到了省政府和中央第四机械工业部的高度重视。
1973年,第四机械工业部以(73)1329号文件批准扩建韶山电视机厂。韶山区计划委员会以韶革计(73)011号文件发出了《关于韶山电视机厂扩建厂址定点的通知》。《通知》明确韶山电视机厂扩建部分选址在韶山公社综合场大队谭山湾,并要求韶山公社在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的时候,将电视机厂扩建部分所占土地范围划出来。
1974年2月,由第四机械工业部确定了工厂扩建方案,并直接拨款400余万元,拟定在3年内使韶山电视机厂员工增至500人,年生产能力达3万台。
1974年4月,扩建工程全面破土动工,其中主体工程是电视机总装大楼,它包括生产车间、仓库、技术科室和办公室等。
该工程由四机部第十设计院设计,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除仓库场地为水泥地面外,其余均为磨石地面,设有电梯和自动消防装置、供暖设备,并配有大、小外宾接待室。工厂相继在新厂址修建了电镀车间,能完成镀铬、镀银、镀锡、镀锌等全套工艺。机加工车间、注塑车间、装机高温老化室、专用办公楼也在新址陆续建成。
1978年9月韶山电视机厂整体从旧址搬至新厂区办公、生产。
就在韶峰701-1首批电视机装配实验成功的同时,天津712厂支援的黑白电视机825-1全套图纸资料到达。200多套模具的开发生产,省里安排长沙机床厂、湖南机床厂、湖南开关厂和湖南矿通设备厂限期完成。
工厂将机械加工、表面处理、高频头、偏转线圈、变压器等组件生产,中频板装配,主板装配,总装总调的整机生产线建立了起来。当时组件制造中技术攻关难点就是行输出变压器,高压包和偏转线圈的绕制,其中高压包的蜂房绕线,稍有偏差就承受不了电视机内15000伏的高压。
工人出身的高级工程师冯吉祥同志带领几位年轻工人日夜攻关,在短时间内制造出了蜂房绕线机和偏转绕线机,保证了电视机关键组件的生产和产品质量。
使用四机部分配成都红光电子管厂(773厂)供应的核心元件——14寸黑白显像管,当时一个月能生产1000多台“韶峰701-2”电视机。
我和我的几位同班同学在成都红光电子管厂(773厂)工厂。当时工厂生产的黑白显像管相当紧俏。每次韶山电视机厂的厂长吴老板(我们对他的亲切称呼)来厂购买14寸黑白显像管时,都得到了我们热情地接待,帮助积极组织货源、联系运输等事宜。
在那计划经济的时代,要想多买到显像管,只好走关系,靠同学,靠老乡。老乡见老乡,分外亲热。几年下来,我们在千里之外,为韶山电视机厂主要器件的采购贡献着力量,和“韶山电视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直到现在,电视机厂的老人还记得我们这些曾为当时电视机厂做出过贡献的老乡。
从1971年第一台“韶峰”牌14寸黑白电视机组装成功,到1983年时年产量达4.5万台,投放市场后成为最抢手的“香馍馍”。
“韶山电视机厂”在70年代初即成为仅次于天津广播电视设备厂(712厂)和上海广播器材厂两家之后的第三家,是我国最早生产电视机的专业定点厂之一。
1975年前后,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工厂开始试制和生产我国联合设计机芯12寸半导体电视机“SF31-1”,“SF31-2”,直生产到80年代初。
进入80年代后,韶山电视机厂与上海电视一厂合作,开发生产出了金星移植的韶峰“SF35-1”“SF35-2”集成电路黑白电视机,并于1983年自行开发出韶山SF44-1型17寸黑白电视机。
1984年年底,在厂内安装好了一条黑白电视机生产线,实现了黑白电视机的流水线作业,大大提高了工厂黑白机的生产产量。
1985年,湖南电视机厂与上海电视一厂合作,移植了该厂“金星46-1”生产出了“韶峰46-1”型18寸彩色电视机。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工厂相继开发生产了“SFC46-2”,“SFC51-2”(20寸),“SFC54-2”(21寸)“SFC64-2”(25寸)等型号的带遥控彩色电视机。
韶峰牌18寸彩色电视机 张业恒 翻拍
1981年1月20日,省委、省政府决定撤销湖南韶山区,设立湘潭县韶山区,同时恢复韶山管理局。根据韶山撤区后的新形势,省电子局于1983年6月行文将韶山电视机厂更名为湖南电视机厂。
由于电视机厂地处僻壤,交通不便,很难形成规模。当时在长沙市的普通人家要想家里有一台电视机,哪怕是黑白的,比登天还难。1981年下半年,湖南省省委书记毛致用从日本参观考察回来,建议省里生产彩色电视机和电位器。这与当时电子工业部的部署不谋而合。
1984年5月4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以(179)号文件公布省人民政府决定:“湖南电视机厂由韶山搬迁至长沙市井湾子长沙钟厂原址,经兼并后扩大生产规模”。并要求搬迁工程和新增电视机生产线工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
8月29日电视机厂成立搬迁机构,经与湖南医学院协商,征购该校原在长沙钟表厂西侧的动物实验场作为本厂扩建的基础。同时聘请电子工业部第十设计院将“搬迁工程和新增电视机生产线工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设计院从生产、辅助生产等各方面进行论证,最后推出“2534”工程(与彩电大楼相配套的系统工程,总投资为2534万元)。
1985年9月工厂从日本引进的彩电生产线安装到位,开工生产。当时在生产大楼举行了彩电生产开工剪彩仪式,出席剪彩仪式的有电子工业部张学东副部长、湖南省副省长喻海潮,及长沙市副市长何加象等有关领导。
1988年初,工厂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在新建的彩电大楼安装成功自己的彩电生产线和黑白生产线。1989年又在彩电大楼内安装了一条黑白彩色兼容的自动流水生产线。至此工厂已经拥有两条黑白机自动生产流水线和两条自动彩电生产流水线。
1988年底,湖南电视机厂职工人数达到1340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63人。固定资产3612万元,年生产能力55万台,总产值达2.4亿元,销售收入达2.1亿元,成为湖南省电子系统的大型骨干企业。
1990年5月,湖南电视机厂隆重举行建厂20周年庆典活动。“韶峰”人自豪的站在了全国电视人的前列。他们是一群从韶山、从湖南走出来的优秀湖湘儿女。
1990年5月,20周年厂庆时,技术部门职工在产品陈列室内合影 杜罗生提供
当各种品牌、大小规格、智能操作的大平幕、平板彩色电视机应有尽有,满足着人们各自需求的今天,70后以前出生的人们应还记得曾经引众多乡邻、家人观看的(大屁股)黑白电视机。
上世纪80年代,韶峰牌黑白电视机火爆全省乃至全国,长沙城内的宣传墙曾竖起过10米高的“韶峰牌”电视机宣传广告牌。
为了满足人们对电视机的美好需求,工厂实行两班倒,全厂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电视机生产需要大量的各种电位器,当时我在湖南电位器总厂检验科任职,我们经常收到“隔壁”电视机厂供应科的要货电话。当时正是全国电视机大干快上的时候,我们也是天天加班加点忙不赢。鉴于我和电视机厂供应科的科长是好朋友,往往他来到我的办公室,寅时生产的电位器卯时就被他“抢”走。
那时候想买韶峰电视机得凭票,电视机厂为了照顾自己职工给每户发有一张购买票。好多想买电视机的市民,一票难求。当时我记得韶山路友谊商店在购进一批韶峰电视机后,一度出现抢购潮,17寸的黑白电视机经哄抢,价格由400多元涨到500多元一台。那时,长沙人家里有一台“韶峰牌”电视机,被认为是奢侈品。
回忆起青年时代拥有过的快乐,老家在澧县乡下的侄女总是会想起韶峰牌电视机。1988年我给她家带回一台14寸的韶峰牌黑白电视机,当时电视台正在播放《戏说乾隆》,每天晚上七点钟,家里挤满一屋子的乡里乡亲,大家怀着一颗崇拜的心情看着电视机里的乾隆皇帝。有时候,看得大家哈哈大笑,忘记了回家。一辈子连县城都没有到过的老姐姐还问起过我,“哪么搞的,那里面能装哪么多人……”
后来侄子的孩子结婚,又托我到电视机厂买电视机,凭和电视机厂老厂长吴老板的友谊一次性拿到了2张票,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湖南电视机厂的第一条彩电生产线引进于日立公司,18寸彩电的大部分零部件来自日本。受制于人,经常缺货、断货,生产停停打打,彩电的产量上不去。也恰是这些因素,注定了“韶峰”品牌未来的走向。供需的落差,催生着“纯血”国产彩电的问世。
“永恒的纪念” 湖南电视机厂搪瓷缸 欧国成提供 张业恒摄
1991年1月18日,湖南电视机厂生产的韶峰牌51厘米(20寸)立式遥控彩色电视接收机,在机电部主持召开的鉴定会上,通过了部级生产定型。机电部第三研究所与湖南电视机厂等单位自主联合开发的我国第一代彩电,结束了我国电视机机芯电路照搬国外技术的历史。
“韶峰”牌20寸彩电,是韶峰人自主研究开发的第一代彩电。它倾注了全体韶峰人的心血,也是“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的具体体现。
根据市场的反馈,设计人员又对20寸彩电外形和技术指标进行了改进和完善,紧随其后推出了21寸彩电,投放市场后,得到了消费者的热捧,抢购风潮再次出现。
与共和国同岁的欧国成,曾是湖南电视机厂部品科检验员。2022年4月21日,作者在采访他时,老人非常兴奋,他说:“当时全厂职工齐上阵,厂房里几乎每天都生产到深夜一两点。” 正是“韶峰”人的这种辛勤付出,让一台台韶峰牌电视机走进了平常百姓家。
湖南电视机厂(前身为韶山电视机厂),是我国最早生产彩色、黑白电视机的专业定点厂之一, 注册商标为“韶峰”牌。国家大型二级企业,该厂有自营进出口权。工厂职工1500余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60余人。
企业拥有CAD的现代开发手段,拥有从国外引进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彩电生产线,多制式电视集中信号源和齐全的现代化检测和试验的仪器设备。年生产电视机的能力在55万台以上,其电视产品在国家历届质量评比中均榜上有名,并获得用户广泛好评。工厂主打产品是14寸、17寸黑白电视机和18寸、21寸彩色电视机。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出口十多个国家,“韶峰”电视机的高品质享誉海内外。
回顾湖南电视机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近40年的光辉历程,它是一部共和国电视事业自力更生发展建设的历史,是人们在共产党领导下追求美好生活的历史。
在工厂建设和大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中央和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先后有很多领导人来厂视察和指导工作,给工厂带来巨大的精神鼓舞和实际的帮助。
在工厂建厂初期,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的华国锋同志在两个月时间内先后两次带领省市区有关领导深入工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指明工厂长远发展方向。多年后,华主席退出党政军最高领导岗位后,还心心挂念着自己年轻时帮助建立和成长的工厂。
1991年11月5日上午9点钟,温暖的冬阳洒满星城大地。华主席来到湖南电视机厂,因为事先没有通知,急得老厂长吴万忠等领导马上跑步到厂门口迎接。
“老朋友”见面分外高兴。华主席直接说到生产线上看看,正当他老人家步行走过工厂广场时,被工人们认出来了,全厂一下全轰动了!工人们不由自主的离开工位跑到道路两旁和总装车间的楼梯上,大家热烈鼓掌欢呼。华主席满面笑容,频频挥手致意。吴万忠等同志向华主席介绍了工厂和生产情况。华主席频频点头,沒有说话。
参观完工厂后,还没有入座他就说要离开,不要影响工厂正常工作,并说这工厂很不错。吴厂长要他留言,他说“不了,就签个名吧”,于是就留下了他苍劲有力“华式颜楷”华国锋的名字。
1985年9月20日电子工业部副部长张学东同志专程来为电视机彩电生产线开工投产剪彩,会前他题写了《热烈祝贺湖南电视机厂彩电生产线开工投产》的字赋。
1985年8月20日,湖南省副省长俞海潮、周政到工厂视察并题字勉励。
1985年11月26日,电子工业部部长李铁映在省委书记毛致用的陪同下参观和视察工厂,并留下墨宝。
1992年7月,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陈幕华先后视察工厂。曾副总理还留下了墨宝。
1992年6月5日,湖南省副省长周政再次视察工厂并题字。
该厂曾多次获省部级奖:
1、1984年12月,工厂获得湖南省经济委员会授予的“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单项奖” ;
2、1988年,被湖南省政府命名的省级先进企业 ;
3、1989年,被国务院核准为国家二级企业;
4、韶峰牌701-5型35厘米黑白电视接收机在全国第二届质量评比中荣获二等奖;
5、韶峰牌SF35-3V黑白电视机获湖南省优质产品奖;
6、韶峰牌SF35-3U型35厘米集成电路电视机在全国第四届黑白电视接收机质量评比中获一等奖。
湖南电视机厂,在中国电视发展的历史上,曾有过历史性的辉煌。随着时代的前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电视机平板化且越来越大、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芯片功能高度集成,“大屁股”式的“韶峰”牌电视机渐渐失去了它的光环,慢慢退出了市场。
2006年,“韶峰人”怀着无限的不舍和无奈宣布工厂破产清算。广大韶峰人得到了政府的妥善安排。
现在,原湖南电视机厂所占地块被房地产商开发成“山水洲城”高档住宅小区。
在长沙市博物馆文物仓库,还收藏有一台韶峰牌黑白电视机,机顶残留几滴蜡渍,散发历史暗香,深具年代感。
参考资料:
查阅湖南图书馆当年湖南日报, 长沙晚报, 韶山市新闻中心有关韶山电视机厂的报道;
采访原湖南电视机厂厂长张绪泉;
采访原湖南电视机厂部品科检验员欧国成;
微信采访原湖南电视机厂技术副厂长、总工程师杜罗生(现居住深圳);
采访原韶山电视机厂技术负责人、长沙市电子局局长孙振武;
查阅原湖南电视机厂留守处保管员向蓉同志保管的文书档案;
采访原湖南电视机厂销售科党支部书记刘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