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欢聚一堂,只为更好讲述长沙记忆
专栏:企业动态
发布日期:2021-05-30
阅读量:2738
作者:城小忆
收藏:
什幺是长沙?“城市记忆”文史顾问梁小进发言梁小进老师在发言中强调回忆性文章的价值就在于文章中涉及到的故事都是作者亲闻、亲见、亲历,我们要对读者负责,对后人负责。一座城市,有了你的书写,一定更加精彩。

什么是长沙?今天的长沙从哪里来?长沙何以成为长沙?也许,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城市记忆”的每一篇文章里。


图片


这些文章的作者大多都是“老长沙”,亲身经历长沙城的发展变迁。他们当中有企事业单位里已经退休的职工,有80年代第一批下海创业的企业家,还有桃李满天下的中学老师、大学老师……也许生活中,他们就是你我都很熟悉的老街坊、老邻居,但是在“城市记忆”平台,他们却化身为长沙记忆故事的纪录者与书写者,用翩迁飞舞的一串串文字,写下他们对长沙的深爱和岁月的回忆。


于是,我们才知道,那些寻常的麻石街巷,曾留下一代代“老长沙”呼朋唤友的欢笑与热闹;被遗忘在街角的老建筑,也许竟是历史上某个长沙名人的公馆;每一个存在或消失的地名背后,都藏着市井的生活、行业的变迁、人物的故事……


图片

见面会现场


5月28日,我们举办了一场以“记忆与重塑”为主题的2021城市记忆作者见面会,参加会议的主要为文章入选《开福老街记忆》等书的作者,此外,我们邀请了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城市记忆”文史顾问梁小进、陈先枢,长沙文史专家、《开福老街记忆》审阅人杨锡贵等。


围绕“今天怎样书写城市记忆”等话题,大家展开交流讨论。


图片

“城市记忆”文史顾问梁小进发言


梁小进老师在发言中强调回忆性文章的价值就在于文章中涉及到的故事都是作者亲闻、亲见、亲历,我们要对读者负责,对后人负责。


图片
“城市记忆”文史顾问陈先枢发言

陈先枢老师表示,“城市记忆”公众号的文章不仅要书写自身的经历、见闻,也要关注历史上的事件,发表一些通俗易懂的历史文章,让读者更能接受。

有的作者从文章题材方面表达了自己的思考。

图片
作者张业恒发言

作者张业恒提出,湖南有很多有名的军工企业,曾经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大家可以多多关注这些军工企业的故事,将它们书写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

图片
作者卢楚良发言

作者卢楚良提出,长沙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地方,数次长沙会战留下了深远的抗战影响和丰富的抗战遗迹,这其中有非常多动人的故事值得去挖掘、去书写。

有的作者指出了目前平台文章存在的部分不足。

图片

作者胡壮谦发言


作者胡壮谦认为,文章的书写要做到尊重历史,注意时代的区分,不同的时代,哪怕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名称也会有所变化,而正是这些细节处体现了专业和认真。


图片

作者陈怡发言


作者陈怡认为,好的文章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不能仅记流水账,要有一定的故事性,叙述生动,描写形象,还要取好标题,这样才能吸引更多读者。


还有的作者分享了自己的创作体会。


图片
作者唐美珍发言

今年近80岁的作者唐美珍表示,自己的这一代人有记录历史的责任,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城市记忆,书写城市记忆。

图片
作者肖丽娴发言

虽然已经83岁高龄,但依然坚持赶来活动现场的作者肖丽娴提出,长沙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还有很多记忆值得书写,自己也有很多话要说,会一直坚持写下去。

图片

作者李蔚霞组织的老居民聚会合影


作者李蔚霞跟我们分享,他为了写出西长街的回忆文章,采访了很多老居民,后来特地组织了聚会,向这些老居民表达了感谢。

图片
作者聂浩发言

作者聂浩是一位资深编辑,他分享到,“城市记忆”为自己收藏的史料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他的文章在“城市记忆”发出之后,引起了社区、街道、文化部门等相关政府单位的关注,对当前的长沙城市有机更新和社区文化建设起到实际的推动作用。

图片
《开福老街记忆》

作者们的文章不仅在“城市记忆”平台发表传播,其中,许多文章经过二次整理、加工、汇总、编辑,又成为了《漫步天心》《开福老街记忆》《潮宗印象》等一本本讲述长沙故事的实体书,得到再一次传播,影响力不断扩大。

图片
《开福老街记忆》审阅人杨锡贵发言

《开福老街记忆》作为文史资料,由开福区政协主持编撰,委托湖南城市记忆文化有限公司策划、组稿。该书收录了近60篇关于开福区老街古巷的回忆文章。杨锡贵老师是《开福老街记忆》的审阅人之一,他说正是看到了“城市记忆”公众号里一篇篇扎实的记录文章,才决定向项目主持方推荐了我们。

很多读者和作者可能只知道城市记忆的线上自媒体平台。其实,我们的线下项目也在一直同步布局、发力。

图片
太平老街城市记忆导视系统

借助见面会,我们向作者们通报了城市记忆线下项目的情况。太平老街城市记忆导视系统、潮宗街城市记忆导视系统、妙高峰城南旧事系列文化导视、西长街记忆文化展陈、韶光社区历史记忆展陈等多个项目目前已经在长沙落地,通过对城市历史文脉的深度挖掘和在地展现,实现“让城市可以阅读”“让城市成为一座开放的博物馆”等城市发展建设新理念。

图片
图片
西长街记忆文化展陈

这次见面会得以顺利举办,离不开作者们的支持和鼓励。


图片
图片


作者陈怡原本在广州,听说了这场活动,坚持从外地赶来现场;还有好几位作者虽然年纪较大,行动不便,但他们依然克服艰难,来到现场与大家交流。


图片


原本通知的活动时间是下午两点,但是一点刚过,已经有作者提前来到了会场,特别热情地冲我们打招呼。


这场活动也成为了大家相聚的一次机会。


图片

作者中有一些曾是老同学,多年一直都是线上联系,没有见过面,借助这次活动,老同学再次相聚。

图片
图片

很多作者虽然不认识,但无论是文章的留言区,还是读者交流群,总能看到他们在热情地互动讨论,这一次,“网友”们也终于线下见面了。

图片

在中场休息时,大家拍照、合影,互加微信,互相交流文章写作心得,整个会场成了长沙话的海洋,“你港撒”“啯杂”“要得不咯”……不懂长沙方言的人听来,一定一头雾水不知道在说什么。


图片
图片


梁小进和陈先枢两位老师成了会场的“明星”,大家排着队要和他们合影。


图片


我们的小编也成了拍照小帮手。


图片


有作者带来了自己的书,在现场签名赠送。


活动结束后,很多作者也特地发朋友圈,为城市记忆点赞!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部分作者朋友圈截图

其实,在“城市记忆”平台,正是因为这样浓厚的参与氛围,很多读者也逐步转变为作者,书写城市故事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由于时间、场地的限制,这次我们只邀请了部分作者参加,还有更多的作者未能邀请,敬请谅解。未来,我们还将举办更多的作者、读者见面会活动,创造更多的线上、线下交流机会,请大家届时继续支持。

我们一直认为,长沙是每个人的长沙,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对长沙也会有着不同的记忆,所有人的记忆共同构成了一个立体的长沙城。欢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我们中来,讲述城市的记忆与历史。

一座城市,有了你的书写,一定更加精彩。

END
   文字/徐媛媛 摄影/洪心怡
上一页:城市记忆CityMemory入选“2021长沙市新媒体年度影响力”获奖名单!
下一页:“城市记忆导视系统”荣获第二届中国“工匠杯”标识设计大赛金奖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