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里的湖南:不到潇湘岂有诗?
专栏:湖南记忆
发布日期:2019-12-16
阅读量:4190
作者:光明日报
收藏:
湖南居洞庭湖之南,故称“湖南”,省内最大河流湘江流贯南北而简称“湘”,也称“潇湘”“三湘四水”。屈原、范仲淹、柳宗元…小石潭所在就是湖南永州。

*图源网络


湖南居洞庭湖之南,故称“湖南”,省内最大河流湘江流贯南北而简称“湘”,也称“潇湘”“三湘四水”。湖南人杰地灵,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地方,也是一个充满着瑰丽想象和独特气节的文明之地。


“不到潇湘岂有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经典诗篇。其中的一部分,被印在各年级的语文课本中,开启了无数学子的心智。


屈原、范仲淹、柳宗元……他们笔下的湖南风景和故事里,既有三湘四水的灵动多彩,也孕育着激越冲突的文化思想,“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情怀和精神一以贯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2册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屈子行吟图(中国画·局部) 傅抱石


《离骚》是千古传世名作。古有司马迁,近有郭沫若,断定《离骚》是屈原流放湘沅时期的作品。湖南汨罗是屈原晚年居住、写作和投江殉节之地。汨罗江两岸粉墙村舍,桃红柳绿,民风淳朴,水草丰美,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


迄今为止,每逢农历五月初五,汨罗江畔的百姓总要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活动,以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被誉为屈、贾之乡,以《楚辞》为标志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确立,让这个灵秀之地多了文学豪情和文化担当。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 (课本内页)资料图片


耳熟能详的《岳阳楼记》,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传世名句皆出于此。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也是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


《岳阳楼记》将山水楼观的意境,与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纵议政治理想,抒发自己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让岳阳楼蕴含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情结,因而在千年来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地方。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唐代诗人杜甫也曾登上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图源网络


杜甫创作于公元768年的这首五律,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自己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全诗表现了杜甫得偿多年夙愿,既登楼赏美景,同时仍牵挂着国家的百感交集之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柳宗元《小石潭记》


*图源网络


《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小石潭的整个过程。小石潭所在就是湖南永州。永州,别称“竹城”,是柳宗元、欧阳修、陆游、徐霞客笔下描绘过的神奇地方。其中柳宗元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其第一篇《捕蛇者说》开篇就是“永州之野产异蛇”。文章笔锋犀利、文情并茂,传递出作者叹民生之多艰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感世途多舛,却不放弃对理想社会的探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提供了这样一个理想与现实的联结。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陶渊明《桃花源记》


桃花源图卷(中国画·局部) 仇英


此文描绘的是一个似有若无的仙境,是一个理想中的社会。一种较为普遍的说法认为,按照文中描述,桃花源位于武陵。武陵为郡名,治所在义陵(今湖南溆浦),东汉移治临沅,即今湖南常德。


在中华文化的宏大格局中,湖湘文化有着独特的风貌和风骨。经过先秦湘楚文化的孕育、宋明中原文化的洗礼之后,“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成为湖湘文化最好的注脚,至近现代,更呈磅礴之势,是红色文化中极绚丽的篇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1册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万山红遍(中国画) 李可染


1925年晚秋,32岁的毛泽东离开故乡湖南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毛泽东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写下这首《沁园春·长沙》。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END

  • 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原标题《课本里的湖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本文编辑 | 城小忆(微信号:chengshijiyiwh),欢迎添加好友,邀您入群交流。

往期精选


岳麓山上抗战英魂 | 人物撷英:湖南骡子黄兴

今人不识向恺然  | 火焰村、石人村的变身故事

北二马路的市井琐事 | 长沙南门口的百年江湖

娄湘棣:记忆织机街 | 工农桥上追忆童年往事

长沙数字街巷百样风情 | 湘江外滩民国老照片

纪实:长沙老铺街掠影 | 明德校友永远的记忆

老街坊回忆西长街 | 沈小丁:老地图中的长沙

贺大明话说展览馆 | 梁小进:通泰街半个世纪

长沙市长被批冒进 | 藩城堤,湮没的王城古迹

领骚近代长沙的中山路 | 消失的老街:北正街

想要投稿

如果您对家乡有着特别的情感

并愿意分享您精彩生动的故事

(文字或图片)敬请发送到

citymemory@csjyds.com

我们会尊重和保证您的权益

上一页:这些名牌、老字号,都是湖南人的骄傲!
下一页:反清复明、革命党、黑社会——湖南洪门发展史